李鸿章耗时190天,访问了8个国家,行程达到9万里,为什么说李鸿章的这次访问最大的作用是撕开了清王朝最后一块遮羞布。
看完这次行程,会让很多人血压飙升,今天咱先聊聊李鸿章在俄国的事。其实他去俄国主要就干了一件事,签订了《中俄密约》,这份条约让俄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反之,中国也因为这份条约承受了莫大的耻辱。比如在义和团运动时,俄国以保护条约内的铁路为借口,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海兰炮等屠杀案件。而这条铁路的主权我们是在1952年才完全收回。
那这份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甲午战争,咱们输给了小日本,因此清政府不光要割让辽东半岛以及台湾,还要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但是这件事却触动了沙俄的神经,他不甘心让日本独占“成果”,所以就联合着法国、德国同时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给清朝,为此清政府又额外向俄国拿了三千万两白银作为赎金。这件事就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现在我们都知道俄国狼子野心,但当时的清政府可不这么想,他们认为沙俄帮忙要回了辽东半岛,是可以信赖的老大哥,在朝野上下都达成了要联俄拒日的共识,而这种外交政策也是沙俄求之不得的。
所以就在甲午战争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896年,双方终于坐到了一块儿商谈。因为这一年的5月18日是沙皇二世的加冕典礼,基于外交礼节的惯例,清政府要派人去随份子,那这个人自然就是李鸿章。派李鸿章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李鸿章本人有多年的外交经验,他的主张也是联俄拒日,另一个理由是沙俄方面在邀请函里说明了要求中国的高级代表出席典礼,虽然没有指名道姓让李鸿章去,但是从当时的政治影响力来说,中国除了慈禧、光绪也就李鸿章了。尽管李鸿章本人不愿意,并以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等理由推脱不去,但是光绪一指令下,他也不得不去。
李鸿章一行几十人带着贺礼。于1896年3月28日从上海出发,经过一个月的漂流,终于在4月27日抵达俄国奥德萨港。他们一下船就赢到了沙俄方面的超规阁接待,先是有文武百官列队欢迎,在5月18日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上,李鸿章又被安排到了首席宾客的位置。这期间还有沙俄的皇后亲自给他侦查,就连他们的财政大臣都夸李鸿章是亚洲第一政治家。其实,沙俄的这些糖衣炮弹都是为了促成《中俄密约》的签订,因为这份条约里关于铁路的条款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李鸿章的底线是中东铁路要由中俄合办,陆权归中国,而沙俄方面不肯妥协,甚至他们的财政大臣当场就威胁李鸿章说,若此,俄国将无法保证贵国的安全,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个,如果陆权不给俄国,那日本来犯的时候,俄国将保持中立。第二个意思就是直接威胁,说白了,你不给我就抢。
然而在威逼的同时还有利诱。俄国以铁路勘探费的名义,向李鸿章的随行人员兼幕僚盛宣怀支付了一笔50万卢布的好处费,他们的财政大臣维特更是申请了300万卢布作为签约的特别经费。至于最后到底给了李鸿章多少钱,有很大的争议,咱们不下定论,反正李章是没守住底线。《中俄密约》的内容主要有三项,第一项是假如日本要侵占俄国、中国或者朝鲜的土地,中俄双方都应该在军事上相互援助,第二项是在开战时期,中国所有的口岸都要向俄国开放,第三项是清政府要允许俄国在东北地区修建中东铁路。先说第一条,如果日本侵占俄国远东土地、中国领土和朝鲜领土,中俄应该结成军事同盟,共同抵抗日本。
这份条约虽然说是密约,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日本很快就知道了。日本认为清朝公然违背了《马关条约》的协定,因为《马关条约》的第一条就是清朝放弃朝鲜宗主国的地位,所以即使日本侵占朝鲜领土的时候,清朝就不能出兵,更不能联合俄国出兵。所以日本认为这份密约违背了《马关条约》。自此,他们就以俄国作为假想敌进行军事准备。最终在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结果是日本取代了俄国在东北地区的地位。这一条款就是银虎驱狼之计,让两条狗在东北地区争得死去活来。那第二条说的是如果在开战时,中国所有的口岸都要向俄国开放。制定这项条款的初衷是为了防范日本,但没想到竟然成了俄国强占旅顺的借口。因为在《中俄密约》签订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由将舰队开到了胶州湾。俄国见此情形,没经过清朝的允许,就擅自把舰队开进了旅顺口。他们给出的说法是,根据《中俄密约》,在战争期间,中国的口岸要对俄国开放,意思是他们这是来帮助清朝震慑德国的,并且还说只要德国的军舰撤走,他们也走。
那结果怎样?清政府跟德国在1898年3月份签订了租界条约,这就代表着清政府跟德国的纠纷结束了,但是俄国的军舰赖在旅顺不走。这个时候俄国直接不演了,他们趁机向清政府提出要租借旅顺港和大连湾的要求,而且还要再修一段中东铁路的支线,清政府当然不同意,但是俄国直接进行军事威胁。
最终清廷又被迫和俄国签订了一份《旅大租地条约》,这份条约的内容不展开讲,简单来说就是俄国获得了旅顺口、大连湾的驻军权,这可是俄国梦寐以求的事。
继续来说《中俄密约》的第三条,修建中东铁路从1898年8月开始建造,大约招募了20万中国劳工,工资只有俄国工人的1/3,其中还有3万农民是被强征过来干活的。工人们在严寒酷暑中不间断的干活,每年因冻伤、霍乱还有塌方死亡的人数大约有5000人。俄国的工程师在报告里称,中国劳工像畜生一样被驱使,而软弱的清政府根本保护不了这些工人。在这期间,俄国又进一步逼迫清廷签署了《南满铁路的合同》,而这份合同里又把辽东半岛的一些采矿权、森林砍伐权给了俄国。
清政府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被撕的稀碎。
不得不说,俄国从一开始就是狼子野心,《中俄密约》签订不到10年,偌大的东北就陷于俄国之手,而这条用血肉之躯修建的铁路,也给中国近代带来了一系列灾难。
直到1952年,中国才完全收回中东铁路的主权,这是新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的标志性。
![]()
![]()
赞(41)